临沂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临沂麒雯斋书画院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400 151 2468

    刘江先生告别仪式在杭州举行

    2024-06-17 09:09:08

    来源:美术报   作者:墨霖摘录

    阅读:36829

    [摘要] 6月15日上午,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刘江先生告别仪式在杭州市殡仪馆追远厅举行。梁平波、许江、陈振濂等出席,中国美院副院长沈浩主持,中国美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致词。中国文联、中国书协、西泠印社、浙江书协……李屹、徐永军、王文序、梁平波、李昕、张蔚文、孙文友、许江、孙晓

    微信截图_20240617092534.jpg


    6月15日上午,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刘江先生告别仪式在杭州市殡仪馆追远厅举行。梁平波、许江、陈振濂等出席,中国美院副院长沈浩主持,中国美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致词。中国文联、中国书协、西泠印社、浙江书协……李屹、徐永军、王文序、梁平波、李昕、张蔚文、孙文友、许江、孙晓云、钱晓芳、金一斌、高世名、黄海峰、姜玉峰、鲍贤伦、赵雁君以及章祖安、朱关田、金鉴才、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韩天衡等送花圈和花篮

    刘江先生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最资深教授,在书法教育领域耕耘一生。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更以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深刻的教学思想,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人才。作为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刘江先生以身作则在篆刻篆书专业方面积极探索,硕果累累,并倾尽全力为印社的发展壮大出谋划策,无私奉献。

    兹编发刘江先生两位学生弟子的文字以表纪念——

    微信截图_20240617093119.jpg

     点滴入微 

    文/张建平

    1988年在我的印象中,是浙美求学时期最紧张的一年:要完成文化课的结业考试,又要开始毕业创作和撰写毕业论文,还要考虑毕业分配的问题。这一年刘老师63岁。有两件事让我记忆犹新。一是刘老师在当年五月初,带领书法专业85、87两个年级的本科生及部分留学生,赴桐乡新开馆的君匋艺术院观摩授课。刘老师不顾年事已高,亲自与当地的主管部门协商,同意将一些重要的篆刻藏品调出,便于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观赏到赵之谦、吴让之、黄牧甫和吴昌硕等名家的篆刻原石。刘老师对于明清流派的清晰梳理和创作分析,再结合我们对眼前大量的原始整体的观察赏析,使我们对于清代篆刻流派创作风格的认识更加丰富而深刻,对于创作技法的感受更加直观。这次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四十年后的今天,回忆起那两天上课时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

    第二件事是当年八月暑假期间刘老师独自来北京。待老师离京后我才感觉到,刘老师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我们行将毕业的同学向有关单位做推荐工作!1988年后的大学毕业生,国家已经不再负责分配安排就业单位,而是采取学校推荐和自谋职业为主。记得当时陪同刘老师在北京盛夏的酷暑中来到朝内大街的老文化部大楼,见一位任职于部里某司的刘老师的学生。见面后,刘老师向其了解了当时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并介绍和推荐了我院书法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等等。之后,又陪刘老师拜访过文联和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单位的一些领导和旧交。谈论的重点,还是同学们的毕业分配问题。待到第二年毕业,虽因当时的国内形势,分配工作受到了一些影响,一些达成的意向没有得到落实,但刘老师这种事必躬亲、具体而低调的形事风格,对学生满腔热忱无私而不求回报的长者风范,深深地铭记于我们同学的心中!

    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刘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着我们成长。浙美毕业后,我一直在出版单位工作。初做编辑工作时,每每遇到问题常常电话请教刘老师,总是能得到谆谆的教诲和指导,心灵得到净化和安慰!四十年间,从求学到工作,从学艺到生活,刘老师和章培筠师母都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和鞭策……如今刘老师仙逝,回想往昔,不禁泪目……

    640.jpg

    高山仰止

    文/胡小罕

    刘江先生仙逝,我非常悲痛。自己能够走上书法篆刻学习的道路,全靠当年刘老师的引领、栽培和勉励。尤其是自己底子薄弱、专业条件不足,刘老师给予了我更多的关爱与教诲,我没齿难忘。刘老师用一生之力构筑起了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几十年受业经历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几点,一是打好传统底子。他强调既要善于洞察具体经典作品的小细节、小变化,又要学会把握整个书法和玺印篆刻历史的大趋势、大历史,让自己的法度建设、原理建设一点点厚实起来。二是多读书。养成不断学习、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多掌握书法篆刻艺术相关的学术动态、考古发现,善于积累,开阔眼界,逐渐提升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三是回报社会。在从事专业工作、参加社团活动中,应积极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为社会文化建设提供服务,多作奉献。刘老师一生言传身教,是为艺、为学、为人的楷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文网编辑:墨霖

    更多资讯:

    www.wenwangw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