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临沂麒雯斋书画院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400 151 2468

    解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与脱贫成果有效衔接的基础

    2021-03-03 10:04:48

    来源:中国网

    阅读:2597

    [摘要] 中国网: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第十八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如何“一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本期节目,特邀中央党校三农问题专家徐祥临教授为您解读

    中国网: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第十八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如何“一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本期节目,特邀中央党校三农问题专家徐祥临教授为您解读。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专家、教授徐祥临接受中国网专访,解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国网: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十四五”时期的首个中央一号文件。一号文件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如何把这一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

     徐祥临:你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中央一号文件也包括其他文件开头都要写这句话,我觉得这句话对于我们理解中央一号文件,包括其他文件的中央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习总书记全面地阐述了他本人对中国“三农”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怎么产生的,怎么解决,都提出了全面的、深刻的、系统的观点。我个人的体会,最重要的是要向中央一号文件,包括“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中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这里边,最重要的是像总书记在其他场合讲的,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就是一定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制度特征。

    中国网:与以往相比,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亮点?

    徐祥临:亮点要细数可以很多,先讲两点:一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二是在这个前提下做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所以,要说亮点最大的亮点:一是全面,二是衔接。

    所谓“全面”是对着脱贫攻坚来说的。总书记提出精准脱贫以来,我们就打脱贫攻坚战,这在我们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它是一个短暂的攻坚战,但它并不全面,而乡村振兴就是要讲全面(振兴),要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要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充分地体现出来。过去的脱贫攻坚主要是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还有农民的“两不愁、三保障”,住房、就学、就医这些民生的主要问题。

    但事实上农民并不仅仅是这一点,它还需要在政治上、社会上、文化上都要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同等的待遇,获得同样的社会地位等等,让我们的农民兄弟更多地分享我们这个现代化的发展成果。这是全面,而且只有做到了全面,脱贫攻坚的成果才能够巩固,因为总书记特别强调系统性观点,协调发展,不是单打一。所以,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是“全面”和“衔接”。

    中国网:文件的指导思想中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如何理解“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徐祥临:这里首先还是要讲农业农村现代化。因为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这个“四化”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个短板。所以,现在我们要着力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水平,也就是说把这个短板补齐,能够做到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协调发展、融合发展,这是首先要讲的现代化水平要提高,补短板。

    在这个基础之上,就要讲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要一体设计,同步推进。这是说农业它是个产业,农村它是个区域或者与城市相对的一个地区。这两个方面,我们首先是要把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因为我们要吃饭,农业它是解决我们吃饭问题的,吃得饱,吃得好,吃得丰富。所以,就要把农业问题解决好,要解决好就要提高现代化水平,让我们中国人多地少的国家,单位面积产量要高,而且农产品质量还要好,这样不靠现代化那是做不到的。

    在这个基础之上,光搞农业也不行,我们还要把农村建设好,让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特别是生态,其实就是让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它有个实质性的,大幅度的提升,既有现代气息,同时又有我们中国讲究像桃花源似的,“有乡愁”的乡村建设好。这就是农村的现代化水平。

    当然,也包括农村的基础设施、通讯、交通、医疗卫生等等都需要一个全面的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在农村、农业,按照总书记的讲法,让农业强起来,要让农村美起来,要让农民富起来,当农民感到是一个光荣的、令人羡慕的职业,这样我们所说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才能够比较好地实现,体现总书记新的发展理念。这样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让农民在农村感到他有奔头,幸福感、幸福指数比较高。

    中国网: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将产业振兴放在第一个,意味着是最重要的吗?   

    徐祥临:应该说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也就是前面讲到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其实农业现代化就是产业振兴中的一个基本内容或主要内容。当然,农村的产业振兴不仅仅是指农业,因为按照我们产业划分,特别是经济学教授把农业叫做第一产业,但农村还有第二产业,还有第三产业,但主要还是农业,因为农业它解决我们吃饭问题,解决我们吃得饱吃得好的问题,这是最基本的问题。所以,把产业振兴放在第一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当然是合情合理的,它是从理论到逻辑,到实践中看它都是必然是这样的选择。

     中国网:产业振兴在乡村全面振兴的环节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徐祥临:它首先是要解决中国吃饭的问题,就是总书记强调的“中国的饭碗里要装满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粮食”,这是粮食安全问题,也是国家一个战略安全问题,没有粮食是不行的。这个问题首先是要通过产业振兴,特别是粮食生产来解决。

    关于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的问题,我们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实这个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农业农村,特别是农业这个方面,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农业发展相对来说滞后。所以,我们要让经济平衡、全面地发展,也必须要让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个实质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让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个比较大幅度的提高,让农民在农村搞农业他的收入水平不低。和城里人相比,他觉得他还可以,他也有自豪感,觉得什么事情在小康基础之上向现代化的生活水平提升,他也觉得他有这个实力,有这种可能。

    所以,产业振兴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中是处于一种最主要的地位。

    中国网:乡村产业如何振兴?

    徐祥临:产业振兴首先要从具体工作角度来讲,它要把产业结构调整好,所谓产业结构,就是到一个村里,你有几百亩地、有几千亩地,它具体都种点什么,种植业有多少,种植业中有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都种多少,它这就是产业结构。当然,包括养殖业,养猪、养鸡、养鱼等等,还有林果业。这就叫农村的产业结构,这个产业结构要合理。

    在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当中,首先要把粮食安全保障,这是底线。一定要和中央保持一致,地方首长一定要有这根弦,要把粮食安全问题解决好。在这个基础之上,还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要尽可能地安排经济作物,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一个产业项目,让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不光要搞种植业,要在这个基础之上,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都要发展起来,这样产业结构才会比较平衡。平衡的目的是能够让农业,让农村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就业过程中,让农民更多地增加收入,我们前面讲了,让农民在农村收入不低,他愿意当农民,他靠什么呢?要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才有就业岗位,才能增加收入。从具体工作角度来讲,产业振兴的角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具体的,在这方面,各地也都有很多好的经验,我是建议各个地方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专家徐祥临教授就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问题进行解读。


     中国网:在您的调研过程中,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产业结构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徐祥临:应该说全国各个地方都有这种典型案例。我这些年去的比较多的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有一个郝堂村。郝堂村过去也是一个落后的乡村,从2009年以后,它把农民组织起来。他先组织农民入手,办合作社,包括资金互助问题他都搞起来了,农民基层党组织手里就有资金了。有了资金之后,他就发展本地的产业,把原来的荒山、荒坡、废弃的水面都把它开发利用起来,这样它粮食生产保障了,因为他的荒地利用起来了。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调整,包括它的茶叶、林果业、乡村旅游,农民住房的改造之后他就发展乡村旅游。这样它的产业结构就比较齐全,真正做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就比较高了,现在很多年青人都回到村里务农了。所以,你在那个村里看不到光是老人、妇女、儿童的情况,有很多青壮年劳动力,而且外边有些青壮年也到那儿摆摊设点搞经营,创业了,像这类农村,其实全国各地都有。

    我们也特别讲因地制宜,它不能一刀切,一定要把本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等情况充分摸清楚,然后依据本地情况,再分析市场,制定出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然后把它具体落实。

    中国网:“十三五”时期,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但是,也应该看到,有些贫困县在脱贫之后还存在一定的返贫风险,接下来关键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此,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做了相关部署。您认为,如何做好有效衔接?特别是脱贫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又将如何开局?

    徐祥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最大的亮点是讲全面,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全方位地提升现代化的水平,实现全面振兴。如果真正做到全面(振兴)了,它就能做到有效衔接。因为过去特别是我们一些中西部特困贫困地区之所以穷,不是它没有发展,而是它的发展比较片面或者单一。我们一定首先要做到“全面”,这是实现有效衔接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这是“有效衔接”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千万别往别处想,因为中央一号文件在题目中就已经给你讲得很清楚了,一定要讲全面。而且我个人理解,组织振兴一定要抓起来。一旦把组织振兴抓起来之后,自然而然这个贫困问题,个别少数人返贫的问题自然而然就能帮助他,他不是依靠个人来解决,是依靠组织的力量,总体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全面”非常重要。

    在“全面”的基础之上,我们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总书记自打脱贫攻坚以来,也包括十八大以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他的讲话都特别强调“内生动力”。所谓内生动力,就是激发农民自己脱贫致富的内在的愿望,而且不仅是愿望,而且把它变成实际行动。这个实际行动,还是回到前面反复说的那样,单靠他自己不行,单靠农民,他在田间地头完成农业播种、管理、采摘这事儿他可以,一旦进入市场他就不行了。这里面还是要依靠组织的力量。

    中国网:组织去引导他。

    徐祥临:对,组织的力量。把这个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做,这样我们就是让农民感到不孤单。他就会感到,一般的农民特别是贫困人口他感觉到我有个组织,组织上也可以做到。虽然他不可能搞什么高精尖的项目,但是正是大众的项目,大众的产品才是有社会普遍需求的,就让他做这个就可以了。他没有高收入,他有中下水平的收入,我们整个把底不断地提高,自然他就能够在我们全面小康进程中,在我们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至于掉队。人的内生动力非常重要。所以,我觉得讲有效衔接,抓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全面,一个是内生动力。

    中国网:他的内心觉得有托底了,接下来才能够专心地种粮,而且能够种好粮。

    徐祥临:是的。

    中国网:感谢徐教授为我们带来精彩又详细的解读。期待我们的乡村早日实现全面振兴,也希望我们国家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本期人员:编导/采访:裴希婷;摄影:伦晓璇;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编辑: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