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临沂麒雯斋书画院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400 151 2468

    叶浅予:国画系学生,毛笔字拿不出手,画要老师题款

    2022-05-02 07:38:36

    来源:文网   作者:行君摘录

    阅读:40575

    [摘要] 叶浅予(1907-1995)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国画系主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及第二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叶浅予在一次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画 叶浅予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的关系,有外部的,还有内部的。主要我想讲讲内部的关系问题。中国画诗、书、画、印摆在一块,倒

    微信图片_20220502082245.jpg

    文网编辑行君2022年5月2日讯  叶浅予(1907-1995)浙江桐庐人  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国画系主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及第二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叶浅予在一次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画 叶浅予


    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的关系,有外部的,还有内部的。主要我想讲讲内部的关系问题。中国画诗、书、画、印摆在一块,倒不是很早,我看最早在明朝,就是文人画到了后期才提出画家要有诗的修养、书法的修养、还有篆刻的修养。到现在还是这样。可是,最近这30多年,对这个诗、书、画、印的关系,不像过去那样要求严格了。这跟我们曾经对艺术有着简单的看法很有关系。有的认为,书法和篆刻,不就是在画上题几个字,盖个图章么?是形式上的事。中国画系的学生,毛笔字拿不出去,画了画要老师给他题款。甚至还有人认为题款是封建文人的玩意儿。我自己也曾经把它们只作为外部关系来理解。现在我觉得不能这么看了。有必要把这个诗、书、画、印的内部关系弄明白。


    微信图片_20220502082250.jpg

    叶浅予   巴安弦子之舞

    95cm × 180cm   纸本   1989年


    诗,唱出来就变成了歌,是有声音的,跟画不一样。画,是一种视觉的形象,空间的形象,而诗的范围就大多了,它是时间的,它还有声音,还能表现我们人的生理官能上的不同反应,视觉、听觉、嗅觉。如:我们看到花,闻到花香,舌头的味觉,吃点好东西;还有触觉;诗都能够反映而且都已反映过的。诗里画的联系非常密切,我们不是经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吗?把这个诗大一点来看,也就是文学修养,这个大家都承认的,画家要有文学修养。为什么中国绘画发展到后来,会产生文人画?就是知识分子做了绘画的主人,绘画从画工手里转到了知识分子手里,中国的绘画就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产生了文人画。它有文学的背景,有诗歌的背景,绘画的形象就丰富多了,形象所反映的内容,就深刻多了。文人画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起了质的变化,它不仅仅是“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它还要完成陶冶人的性情那种作用、审美范围大了。


    微信图片_20220502082252.jpg

    叶浅予 印度舞姿


    中国画之所以跟世界上其它民族绘画不同,文人画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一点,就是知识分子掌握了绘画艺术,就决定了这个绘画艺术发展的道路,这一点,跟我们现代人的思想是相合的。作为艺术家,应该有文学修养,作为中国的艺术家,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文学修养,那你这个绘画作用就小了。但是,在前30多年中间,也有对文学修养比较简单化的认识,好象一切艺术都要跟着文学走,拿文学的创作理论,来束缚自己,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后来还有“三突出”,“情节性绘画”等。有个时期,绘画内容里一定要有情节,要反映生活中的矛盾,要制造情节。到了一定时候,发现这么不行,束缚我们太厉害了,但又不能排除它,于是又自己造了一种“理论”,来解释说我们自己的画也有情节,说小鸟站在树枝也是一种情节;到了秋天,一片叶子从树上刮下来,掉在地上,说这也是个情节。用文学理论来“指导”绘画理论,就产生了这样的一些“情节”。


    微信图片_20220502082255.jpg

    叶浅予   为李铁梅造像

    136.5cm × 69cm 纸本 1964年


    其实,我们所说的文学修养,并不是让你也一定去做个文学家,而是要有诗人的感觉去看待生活。我曾讲过:“是艺术地表现生活,而不是科学地反映生活”。艺术的真实与科学的真实应有区别,我们不是画科学挂图。有个时期,我们拿绘画来解释生活,解释政治,我觉得我那张《民族大团结》就有这种倾向。因为那个时期提倡无论什么艺术或者文学,都是宣传品,把文学艺术看成政治的,解释政治或是实现政治的武器、工具,什么画“中心”啊!演“中心”啊!无非是解释政治,政治概念通过艺术形式反映出来。


    微信图片_20220502082258.jpg

    叶浅予   中华民族大团结

    141cm × 246cm   纸本   1953年


    谈到文学修养,我们过去的经验也是很丰富的,这条道路中间,有很多暗礁,所以我们要正确地来对待这个问题,把这个文学修养融化在自己的思想里,融化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去。我们的艺术创作,不是那么单纯地画一个形象,这个形象要有文学表现那样的深度,这样,才能够把绘画艺术不是看得那幺简单的了。这是讲“诗”。


    微信图片_20220502082301.jpg

    叶浅予 延边长鼓 1979年


    “书”,就是书法,这方面大家体会得比较深,你要画中国画,可这支毛笔你还用不好,那你这画就没法画好。当然我们可以用画圆圈,画直线这些方法去练习,这是需要的,但绘画用笔变化很多,而书法就是你作画用笔很好的锻炼。我们那时上小学、中学的时候,一天到晚离不开毛笔,要掌握这个工具比较容易。但是后来,小学里取消了毛笔字,那就困难了。学画的人得特别强调这个练字,练笔法的运用和笔法的变化。并不是要你把写字的一切具体东西都搬到画上来,而是它能够帮助你在运笔方面得到锻炼的机会。我们的中国画系,也有书法课,但是,我们实际上不是太重视的,只是觉得需要而已。现在开了书法专业,这说明,我们的认识水平,是在逐步地提高,对自己民族艺术的认识逐步在提高。


    微信图片_20220502082304.jpg

    叶浅予   藏族舞蹈

    135cm × 134cm   纸本   1964年


    我最近在看一本书:《书法美学引论》,讲书法比较透彻。他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书法艺术只有中国有。阿拉伯国家虽然有,但他们是作为一种图案、招牌写的,不象我们,书法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独立发展的一种艺术。为此,他作了一些分析。在我们脑子里,书画同源、文字的起源是象形的,是一种图画。但是他觉得,这只是个表面现象,文字在发展,早已离开了象形的阶段,例如“形声”、“转注”等等。


    后来,讲究声音了,只是记录语言的音。那么,对书法艺术,你是不是还照原来的看法,认为它是一种图画呢?已经不是了。他把书法艺术跟音乐艺术摆在一起来看,最后他说:书法艺术,不是象图画那样的空间艺术,它是一种时间艺术。他说:书法本身是一种运动,写字是一种运动,它是有时间的,从起笔到收笔,从一个字,到一篇字,要看它的过程,欣赏它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时间形成的,主要是时间艺术,但同时也是空间艺术。我们画画也有个过程,但是我们最后的结果呢?是看你形象的效果,完成的一个完整的形象效果,所以它是空间艺术。但是它也包括时间艺术在内,这就是它的过程,它的作画过程。书法更强调那点,跟音乐相提并论。这是比较新的一种看法,没有人这样提过,这也受西方现代美学的一些观点的影响,就是“符号说”,认为艺术形式本身就是个符号。


    微信图片_20220502082307.jpg

    叶浅予 戏曲人物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艺木理论界,接受这个观点的人也不少,比如研究戏曲理论的人提到,戏曲也是中国所特有的,他们就寻这个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呢?他们也从中国的文字、中国所特有的汉字来找,说汉字本身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符号的艺术。戏曲的所特有的动作,戏曲的程式,戏曲的表现手法,是一种程式化的,但程式化解决不了整个戏曲的问题,他提出了符号论,戏曲的很多动作是符号,象征性的。那么,中国画的符号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觉得值得我们大家来钻一钻,为什么中国绘画有自己这样一种特殊的面貌,现在外国人也开始对我们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感兴趣了。


    微信图片_20220502082310.jpg

    叶浅予   印度舞姿

    69.5cm × 46cm  纸本  1978年


    “印”的问题,至少,印与书法有直接关系,它所追求的是一致的。篆刻这个东西,要你在这么小的一个方块块里边作文章,这是它的特点,这个文章是什么?构图、笔法,关系要摆好,疏密虚实,这里边很有学问。它是用刀刻的,不是用笔写的,所以它的艺术效果跟书法本身又不一样,又对书法、对绘画有影响。比方吴昌硕跟齐白石,吴昌硕在书法上,画法上,用笔都是正锋、中锋、藏锋不露,都是圆笔,图章也是自己那个风格,圆的,软的,齐白石跟他相反,用方笔,偏锋方笔,齐白石图章刻出来刀法硬极啦,他的一刀就是一笔。吴昌硕的图章,可以修修弄弄。这两个人很不相同,所以,画的形象效果也不一样。


    篆刻,自己有自己的特征,过去讲画家自己要刻图章。而书法,对于我们中国画家来讲,是重要的基础,就是练笔的基础,怎么发挥我们这支笔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20502082313.jpg

    叶浅予   巴安弦子

    180cm × 95cm 纸本 1991年


    那么,是不是诗、书、面、印这样一种关系,以后就不变了呢?要变的,这四种修养的关系,本来也不是突如其来的,它也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到了明清的时候才完整。


    最近我读到一点书,也读了一点文章,跟今天我讲这个题目有点关系的。一本是《中国美学史大纲》,它范围很大,诗歌、小说、文学、音乐、绘画,都接触到了,每一个时代的主要观点、诗论、乐论、画论,它都接触到了。还有本刚才提到过的《书法美学引论》,作者叶秀山,搞哲学的。李小山和张少侠合写了一本《中国现代绘画史》,观点很明确,把中国画家分两类,一类是革新的,一类是继承的,继承的就是几位老画家,就是博抱石、潘天寿、齐白石这些个。一类是革新的,革新的是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还有颜文樑,四个,就是学西方的东西,来革新中国的东西。他重视这一批,轻视另一批,就是继承传统的。这里边哪,也带到叶浅予(众笑)。但是,我觉得这本书还是写得很及时的,现在没有人敢写,尽管它是比较偏,但是别人也可以写嘛!对他不同的观点,可以再写嘛!他有勇气,令人钦佩,就是不怕犯错误,所有的老画家,逐个都评论了一番。但是没评到点子上,没说出所以然来。


    微信图片_20220502082316.jpg

    叶浅予   “战时重庆”漫画

    20.5cm × 28.5cm × 14  纸本 1940年代


    我们现在有责任,对过去的几个大家, 应该有新的认识,我也想钻一钻这个问题。今天上午提到一个问题:不怕挨骂!这一点很重要,我这个人就是不怕挨骂的,我说错了就说错。李小山尽管批评我叶浅予你明明是漫画家,怎么“去画什么国画”了,在国画前面“什么”两个字,“什么国画”,明明是瞧不起的意思,贬低的意思,我并不生气。在读的几篇文章里,有一篇是老美学家伍蠹甫的。他说:艺术,它的主要的特征在于它的形式,形式是什么呢?是符号。前面提到,戏曲理论也谈到了“符号论”。这些对我的启发就是:中国绘画的根子在什么地方要找出来,为什么西方对我们的绘画发生兴趣。我希望大家应该在这些方面钻一钻,这个地方你钻了以后,对你的艺术创作会有帮助的。


    我就讲这么几点,完全是个人的体会,也没有找很多材料。总之,作为中国绘画,它需要诗、书、印来丰富自己的表现力,他们的关系,不仅仅是表面的、外部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加法关系,而应是一种乘法的关系,请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

    本文转自网络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