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临沂麒雯斋书画院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400 151 2468

    齐鲁时代楷模|刘昌法:松穷土、啃穷根的“蚯蚓书记”

    2021-04-05 09:02:35

    来源:文网

    阅读:1955

    文网4月5日(编辑:冠良)“我要到基层去,为父老乡亲做点实实在在的事”。2012年4月,年近五十的刘昌法主动请缨担任“第一书记”。此后9年间,他先后在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上小峰村、石马镇西沙井村、沂源县大张庄镇石柱村、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帮扶,头发虽花白,初心仍不改。

    80多万字的驻村日记,记录了他与帮扶村老百姓的点滴感情,更记录了贫困村旧貌换新颜的时代变迁。刘昌法说:“我愿做一条蚯蚓,在贫瘠的泥土里耕耘,让这片土地肥沃起来,为百姓带来丰收的年景。”

    驻村帮扶已有9年

     许久未见刘昌法,孙杰难掩激动,紧紧握住了刘昌法的手。“俺们都想着你,念着你!盼着刘书记啥时能再来村里看看!”

    刘昌法一下子就认出来,眼前的孙杰是石柱村的村民。他拉着孙杰便细细问起村里的新变化。“都挺好,这会儿村里的桃树都开小花苞了,大家都说今年桃儿肯定卖得好……”

     沂源县大张庄镇石柱村,是刘昌法作为“第一书记”帮扶的第三个村庄,也是他进驻的第三个贫困村。此前,他已先后在博山区池上镇上小峰村、石马镇西沙井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这两个贫困村走向富裕;在石柱村之后,他又请缨到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帮扶,直到现在。算起来,他帮扶基层已有9年时间。

    1963年出生的刘昌法是淄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2012年4月,49岁的刘昌法主动请缨担任“第一书记”,这让家人和好多同事都吃了一惊,他们很不理解:快50岁的人了,下去操那个心受那个累,图个啥?

    在日记本中,刘昌法记录下自己当时的心境:“今天,是我人生中又一次重要选择。28年前,警校毕业的我自愿报名到桓台工作,成为我踏进社会大门的第一次选择。接近知天命之年,面临提前离岗,我又做出了人生后半段最重要的一次选择,我要到农村去,脚踏实地干点工作,不枉多年来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

     揣着这样的信念,刘昌法在驻村帮扶路上一走九年,前后帮扶四个村庄,留任、留任、再留任。如今将至耳顺之年,刘昌法笑称:“也不知道我是不是一线‘第一书记’里边年纪最大的,不过咱人老心不老,要继续给村民干实事!”

     写下80万字驻村日记

    他有四件入户“法宝”

    2019年7月,56岁的刘昌法进驻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担任“第一书记”。进村第一天,刘昌法就开始了走访工作。从村东到村西,进屋第一件事,先摸摸炕铺,掀掀锅盖,看看村民的吃住咋样。等到坐下来详谈有啥困难时,刘昌法开始往外掏东西。

     一支笔、一张纸、一张便民联系卡、一二百块钱,这就是刘昌法入户的四件“法宝”,也是刘昌法从任上小峰村“第一书记”开始就养成的习惯。笔和纸,用来记录老乡的困难;便民联系卡,是让村民有事随时能联系上他;至于带着钱,是发现特别困难户,能随时掏个一二百。“这点钱,城里人可能看不上,可对贫困户来说,是不小的数目。再说,拿到这钱,觉得是党派人送给他们的,心里暖。”

    为啥用小纸片不用笔记本?刘昌法也有自己的考量。笔记本太大,带着爬山下坡不方便。更重要的是,当着农民面掏出一个大本子,他们说话就有顾虑了。因此,刘昌法揣着几张折起来的白纸,遇到比较熟的老乡,就当面记;遇到不熟悉的老乡,只听不记,离开对方家再赶紧记下来。等回到住处,刘昌法还要把纸片上的内容,整理到工作日记上。久而久之,日记写了十几本,算来已有80多万字!

    “对待群众,只有坦诚相见,替他们着想、为他们办事,他们才会把你当作自家人。身上没有一点土,脚上没有一点泥,怎么会是合格的驻村干部呢?”刘昌法说。

    获封“蚯蚓书记”

    他给村民松穷土啃穷根

    正因为勤往老乡家里跑,刘昌法对每个帮扶村都了如指掌。

    2017年7月,刘昌法刚到石柱村不久,走访时发现路边一堆鲜桃无人要。问老乡才知道,因为村里的路坑洼不平,好多鲜桃从三轮车上颠翻下来,磕碰的卖不上好价钱,有的收购商就不要了。

    好果子生生颠成烂果子,刘昌法很心疼,下决心要赶快给石柱村修路。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刘昌法先后为石柱村硬化5条、近4公里道路,让村里个大汁甜的桃子运往各大商超,打出了名气。

    第一书记干吗来了?让群众过好日子来了。9年间,刘昌法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理念,先后为四个帮扶村争取和投入了千万资金,帮助这些贫困村建起1家乡村旅游公司、2个山泉水厂、1个莲藕种植基地、3个日光大棚,实施扶贫项目30多个,带领四个村7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蹚出各具特色的致富路,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回想最初,“第一书记”刘昌法到上小峰村前,老百姓的顾虑远大于期盼,生怕他是一阵风的“飞蝗”,镀镀金就走。结果两年后,党员和村民代表43个红手印摁在挽留信上,请求刘昌法继续留村。

    “刘书记是‘飞蝗’吗?”“当然不是!刘书记那得是……”上小峰村党支部书记牛占月琢磨半晌猛一拍脑瓜,“那得是‘蚯蚓’,刘书记来给俺们松穷土、啃穷根来了!”

    刘昌法的帮包村变了又变,“蚯蚓书记”的称呼却被每个村的村民喊在嘴上,记在心里。

    今年,刘昌法在东东峪村的“第一书记”任期将结束,村里想方设法挽留这位“蚯蚓书记”。要继续干下去吗?刘昌法说,“需要我,我就一直干下去。我要把最后的在岗工作时间,都留给父老乡亲们。”

    (来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杜亚慧 冯沛然

    免责声明: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