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临沂麒雯斋书画院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400 151 2468

    民国书画水平最高的元首——徐世昌

    2024-12-14 19:39:13

    来源:文网

    阅读:41786

    [摘要] 民国初年的大总统们,大多有比较好的文化修养,但文化底蕴最深厚而且文人色彩最浓的,还是徐世昌。徐大总统翰林出身,而且获得法国的博士学位,不仅有学问,而且诗、书、画俱佳,骨子里透出着儒雅之气。 作为科举路上的成功人士,徐世昌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然后入翰林,而且在翰林院一呆就是近十年,半辈子形成的生活习惯

    微信图片_20241214202534.jpg

    民国初年的大总统们,大多有比较好的文化修养,但文化底蕴最深厚而且文人色彩最浓的,还是徐世昌。徐大总统翰林出身,而且获得法国的博士学位,不仅有学问,而且诗、书、画俱佳,骨子里透出着儒雅之气。

    作为科举路上的成功人士,徐世昌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然后入翰林,而且在翰林院一呆就是近十年,半辈子形成的生活习惯,使得诗、书、画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虽然长期置身官场,而且做官做得很成功,却一直保持着文人的生活习惯,对诗书画不能忘怀。 

    他留下了许多诗作。这些诗作在当年曾经广泛流传,只是后来“北洋军阀政府”成为教科书中的定论,作为“军阀政府”的总统,当然是反面人物,他们的作品才一概不再被传播。时间一久,也就少为人知了。徐世昌喜欢诗,不但读诗、选诗、编诗、研究诗,而且自己大量写诗,还曾与林琴南、严范孙、赵湘帆、华世奎等当时名士组建诗社,共同探讨诗歌创作。 

    他留下的诗多是写景咏物之作,清新自然之物,宏阔悠远之境,清静恬淡的心态,简约古朴的笔墨,构成其基本特色。“秋风老屋隐松萝,江上青山似点螺。鸿雁不来芦荻老,碧天无际渺烟波。”这种意境常常出现在他的笔下,清静悠远而略带苍凉。他的诗大多闲适恬淡,少有口号和壮怀激烈之语,却又不是一味消极,而是偶尔也透露出积极和自信,比如:“万顷孤蒲万柳条,前山催送雨潇潇。扁舟稳荡中流去,不管滩头上下潮。”这诗中的自我,就不仅积极向上,而且有点儿勇往直前了。事实上,徐世昌无论表现得怎样恬淡无为,怎样闲散和少数派名利,也无论他怎样羡慕农人和隐者的生活,人们都不会相信他胸无大志。因为事实摆在那里:果真如此,他怎么可能在官场一路顺风做到总督又做到大总统?!说他不为官场之事费心思是没人信的,但他历尽官场的风风雨雨却始终对官场习气保持警惕,保持文人本色,却是一个事实。 

    微信图片_20241214202540.jpg

    1922年,徐世昌辞职离开总统府,从此结束了4年的总统生涯,也结束了40余年的政坛生涯。对于民国政治,这也许是一个损失,但对他个人的诗文书画,却是一件好事。曾达琼楼最高处,眼界自然不是矮檐之下长成的目光所能相比。官场归来,退耕田园,徐世昌选择了天津。民国年间的天津是现代化都市,还不是后来所说的“大村子”。徐世昌住在天津,过的却是乡野文人诗酒田园的日子。他有一个六亩地的院子,辟出一亩做菜园,亲自种果种菜,与家人一起打辘轳提水,一起摘瓜、摘豆、割韭菜,这日子确实比坐在中南海批公文更加舒服。他不喜欢养花,却喜欢钓鱼、捕鱼和种菜。种菜也不容易,需要技术,不懂就求教于田舍翁,这就使退休的大总统更接地气,更知道劳农的疾苦忧乐,所以也就能写出柏梁体《种菜》那样的诗,出现“忧黎民”的旋律。自己丰衣足食,却不忘底层劳农的忧与乐,不沉溺于远离民间疾苦的闲情逸致之中,这才是真正的诗人。

    徐世昌是书法家,也是画家。画面常常需要题诗。徐世昌很少题写前人诗句,而是习惯于自己随时做诗而题之。这样一来,画多诗也多,留下了许多题画诗。那些诗大多是急就章,不太用心,才更容易看出作者真面目。徐世昌的题画诗富有古意,多见前贤身影。画竹题诗,常常出现苏东坡;画梅题诗,屡屡招来林和靖。“淡月疏星小院东,寒梅一树倚春风。幽香入梦殊清绝,况与孤山放鹤翁。”淡月疏星,寒梅一树,这意境已经绝美,再加上孤山放鹤翁那样的高士,画外的东西自然更多。

    微信图片_20241214202545.jpg

    徐世昌是政坛上少有的成功者。但他厌恶繁琐事务,喜爱读书、静坐、吟诗、画画。在他的心目中,理想的生活不是做总督或做总统,而是陪伴红梅白鹤,优游于山水之间。即使不得不做官,也要像苏东坡那样,能进能退,不失自己的天地,不丢情趣,不忘自我。他仰慕苏东坡,曾自称是“苏门种竹人”。全身心投入官场,一心一意做官,他觉得很累。所以,在他的题画诗中常可见夫子自道:“浪走江湖五十年,乌纱脱去更求仙。青山绿水从吾写,身在白云天外天。”他在赠严修的诗中写道:“诗坛酒垒厌江湖,眼底纵横见此图;花月多情如梦幻,川原有恨入榛芜;客来关辅三霄路,臣本烟波一钓徒。”

    微信图片_20241214202549.jpg

    久久的官场浸染,却没有使他失掉本性、失掉人之常情。他常常思念家乡,写下了一些“春来亦自多乡思”之类的句子。他思念去世的母亲,屡屡画母亲曾经梦见的“堂前双桂”。他看重兄弟亲情,有许多诗、画是送给弟弟们的。徐世昌的书画作品常常落款“水竹邨人”、“石门山人”。考察他的祖籍应该是宁波,但祖上已经离开宁波到了天津,所以又可以说是天津人,但徐世昌生于河南并在河南长大,所以他思念的家乡是河南。他想家了,想他少年游玩的地方,想他的石门山,就画一幅画,山水或松菊,在上面题写:“石门山畔结茅茨,苔径崎岖界竹篱。回首六年未归去,松寒菊瘦系我思。” 

    微信图片_20241214202553.jpg

    官场政务,对于智商较高的人来说,只要用心就能做好。徐世昌的智商就连他的政敌也不得不承认,所以一般总是能游刃有余。而他自己心中所系,更多的是文事。即使是当总统的四年,也是那么热衷于编书、画画、写诗、写字、建诗社、立画社、办篆刻学校。只要政务有闲,就吟诗写诗,画画写字。与同僚的来往也习惯于“秀才人情”,送幅字,送套书,送把扇子,而不像土豪官僚那样动不动就是黄金白银。

    他书法作品编辑印行的有《水竹村人临贴》3册、《石门山人临贴图》1册,选入的是他1919年至1926年的作品。未结集出版的,民间流传甚多。去过北京中山公园的都知道来今雨轩,“来今雨轩”这四个字,就是徐世昌写的。因为晚年寓居天津,天津的许多老字号都是他的笔迹,如“正兴德茶庄”、“成兴茶庄”、“直隶书局”等。直至今天,全国各地旧书画市场上都不难见到他的真迹。之所以如此,因为他写的多,送人亦多。尤其是1918年就任大总统之后,64岁,写字已近60年,这时的他自信已得书法三昧,所以,几乎每日临池挥毫,写下了大量作品。这些作品大都送了部下,送给了议员,被保存了下来。 

    1934年,徐世昌80寿辰,在家中举行寿庆,宾客盈门,可谓络绎不绝,新朋旧友,诸流各派,从大清帝国的官员和贵胄,到昔日民国政府的官员,再到工商界、教育界的名流,还有外国友人等,一下子到了几百人。徐世昌的回礼竟然是每人一幅字,一下子送出几百幅。原来早在几个月之前,他就开始准备,写下了足够的对联和条幅。这些作品,大多在民间流传。

    微信图片_20241214202558.jpg

    徐世昌6岁开始学画,后来步入仕途,为不误正学而很少作画,但对画画的兴趣始终未减,所以常有作品问世。任大总统期间,曾经努力扶持国画,于1920年成立“国画研究社”,聘请国画大家周肇祥主事,社址就设在他的家里,由此可见他的热衷。又成立北京艺术篆刻学校,请陈师曾任校长,齐白石、王梦白等执掌教席,一时名流荟萃,他本人也热心参与交流和研讨。忙于政界之时,徐世昌的绘画作品较少,现在能见到的,多是松竹,偶尔有山水,而且较多是扇面。这时的松竹已经独具一格。1922年从大总统的位置上退下来,同时告别了40多年的政坛生涯,于是书画就更成了他的日常生活。晚年几乎天天临池,无一日懈怠。  

    他的画没有编印的集子,但民间流传甚多。常见的是花卉和山水,尤其是松、竹、梅、兰、菊,笔墨简约,设色造型别有神韵,而且大多写诗自题,显示着中国传统文人的雅趣,在当时的画坛享有较高的声誉。 

    无论在大清帝国,还是在中华民国,徐世昌都是政坛上的成功者,但他又是地地道道的文人。置身官场40多年,在其开始,他的住处写的是“谈风月馆”,后来则是“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之斋”,再后来,则是“退耕堂”、“韬养斋”。他从政多年,做过总督,做过相国,做过总统,政坛经验比谁都丰富,但如果你只是读他的诗,看他的画,却丝毫看不出他是官场中人,看不到一丝官气。因为他只要拿起诗笔画笔,他就不再是总督或总统,而是变得悠然闲适,淡泊清远,毫无身份之累。这是一般官员所做不到的,尤其是后来的官员,他们整天装严肃,装出日理万机的样子,结果退休后无事可干,仍然是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而徐世昌当年做总统,真是日理万机,像五四运动等事件发生时,也真是焦头烂额,但一旦铺纸挥毫,他就可以马上把总统的行头御下,回到文人的本色。在这一点上,徐世昌是值得称道的。

    微信图片_20241214202602.jpg

    同时值得称道的是,他是总统,却从不对家人和亲友议政,退出政坛之后,更是彻底告别,不看新闻报纸,闭口不再谈国事,甚至不准孩子们在他面前谈论国事。一个政坛要人,国家领导人,营建的家庭却只有诗书翰墨,没有政治气息。 

    一些人认为徐世昌城府太深,老谋深算。混迹官场几十年,有这些并不奇怪,但他为人德行不亏。他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儒雅而矜持,平时说话严谨,决不妄下断语,更不作愤激之语。这显示着他的政坛经验,也显示着他的睿智。他从来没有暗杀或谋害过别人,所以也从来不担心有人会暗杀或谋害他。他活到80多岁,身体依然强健,所以喜欢吟诵这样的古诗句:“八十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采菱归。”身体强健,与他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有关。徐世昌身居高位,从不缺钱,但生活俭朴,不贪美食,衣着不求华贵,全部剩余精力用于诗文书画,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工作认真,一切按部就班。据他的秘书谢宗陶回忆,“起居有常规,以朝班待漏之习惯,黎明即起,每日按时进入办公室,批阅公文。午间小睡,晚寝亦早。凡书简,不论公务、私事,多一一作复,秘书、僚属代拟者,亦必亲自推敲字句而后批发。”而且,每天起床之后,都要静坐。因为他与弟弟一起参加乡试时曾经许愿并问卜于吕洞宾,所以考中之后,家中即设吕祖像,每天给吕祖磕100个头,天天如此,直至晚年。进入民国之后,破除“迷信”成为时髦,他就说自己以此活动身体。

    能诗能文,善写善画,同时又有学问,趋善拒恶,能进能退,对于人情世事,看得明白想得开。这就是所谓的“通”,做人只要通,常常是一通百通,诗文书画皆有境界,人也活得潇洒。这样的人当然能长寿,徐大总统生于1855年,直到1939年6月6日才于去世,享年85岁。

    微信图片_20240730110720.jpg

    更多资讯:

    www.wenwangw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