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临沂麒雯斋书画院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400 151 2468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心田发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2021-02-28 10:57: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阅读:1169

    [摘要] 核心阅读中小学语文课对文化传承起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存在如何“化”传统的问题。小学和初中重视诵读、会意与感悟;高中引导学生开展有关“传统文化之当代价值”的专题研习我们既不能认为多读古诗文没有实际用处,又不能一味“复古”: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一定要服务于当代,着眼于未来;传统文化的教学,一定要

    核心阅读

    中小学语文课对文化传承起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存在如何“化”传统的问题。小学和初中重视诵读、会意与感悟;高中引导学生开展有关“传统文化之当代价值”的专题研习

    我们既不能认为多读古诗文没有实际用处,又不能一味“复古”: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一定要服务于当代,着眼于未来;传统文化的教学,一定要秉承分析的态度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分量,并不意味着轻视现代作品和外国优秀文化。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以现代文化为立足点,既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放眼吸收优秀外来文化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文化艺术领域讨论的话题。中小学语文课对文化传承起着非常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存在如何“化”传统的问题。这些年,我担任全国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总主编。结合自己的工作,就中小学语文教材如何“化”传统,我谈一点认识。

    从语文教科书入手,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底”

    自上世纪初实行新式学堂教育以来,中小学语文教材几经变化,古诗文在教材中占比几次增减。上世纪90年代,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课文数量开始增加。2002年前后,古诗文课文在人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占比超过1/3。2019年开始使用的、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继续增加古诗文教学内容,并且把这方面的教学任务提前。小学阶段的增量尤其大,一至六年级教材收有古诗文129篇(首)。过去的小学语文教材也有一些古诗词,但一般不收文言文,统编版教材安排了一些浅易的文言文,比如《司马光》《将相和》《刻舟求剑》《晏子使楚》《王戎不取道旁李》《少年中国说》,等等。初中和高中的古诗文课文占比,较比以往也有所增加,达到一半以上,教学内容设计的权重则占到60%左右。

    除增加古诗文课文数量,教学方式也注重“整体渗透,润物无声”,引导学生全方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比如,过去的小学生刚上一年级就学拼音,现在改为先认识少量汉字,对汉字文化有些感性印象。比如,第一课是“天地人,你我他”,接着是“金木水火土”和“对韵歌”,等等,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大约一个月后才开始学拼音、识字,其中不时融入诸如谚语、成语、故事、传说等传统文化元素,日积月累地熏陶。小学和初中还吸收传统“诗教”方法,重视诵读、会意与感悟,让学生感受汉语和古诗文之美。高中则增加“专题研习”,按照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观念组织学习单元。比如“家国情怀”“天人合一”“和而不同”“文化之根”“以史为鉴”等主题,引导学生在诵习古诗文的基础上,开展有关“传统文化之当代价值”的专题研习。这些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不仅重视提升传统文化分量,更重视质量,所选取的古诗文都是经典,覆盖面较宽,诗经、先秦诸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散文笔记、戏曲小说均有所兼顾。不过,即使是优秀的古诗文,也必然带有所属时代的特点,可能有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成分。这一点很难“剥离”,也不急于“剥离”。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整体感受、读懂读通,然后通过阅读提示、习题安排和任务开展等,让学生得到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熏陶,随着年级升高,逐步学会鉴赏与分析。

    把“转化”和“创新”意识融入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必然还要选收许多现代作品。有的文章深入讨论“如何学习传统文化”,比如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和鲁迅《拿来主义》,就有助于培养学生接纳多元文化的阔大胸襟和理性态度。学习《中国石拱桥》《山水画的意境》《说“木叶”》《中国建筑的特征》《故都的秋》,等等,则帮助学生体味传统文化所培植的美学精神,思考传统文化如何融入现代生活——“转化”与“创新”意识,无形中就在孩子的心田发芽了。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分量,并不意味着轻视外国优秀文化。在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外国文化相关的课文占比15%左右,除外国诗文作品,还有科技、科幻、哲思等方面的课文。有的还特意安排中外文化比较。比如《聊斋志异》的《促织》和卡夫卡的《变形记》编排在一起、《窦娥冤》和《哈姆莱特》放在同一单元,在加深文化自信的同时,培养尊重多种文化的意识。

    在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方面,语文统编教材做了一些改进。教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线教学如何落实、如何用好教材。我们要摒弃功利想法,不能认为多读古诗文没有实际用处,同时也要警惕一味“复古”的做法。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一定要服务于当代,着眼于未来;传统文化的教学,一定要秉承分析的态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让他们在大量接触古代文化作品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其中有精华亦有糟粕,我们需要学习、转化和利用的是其中的精华。如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及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大同等观念,都是精华部分,可以继承、吸收和转化,糟粕则应当批判和抛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和谐”“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传统价值观中也是比较突出的,体现了当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此同时,我们要思考哪些传统思想观念与现代价值有矛盾,要用批判性思维去辨别和筛选。这是一件要特别慎重对待的事情。比如,“孝”是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之一。若要继承“孝”的价值原则,把这个观念引入语文教育,就需要有所批判和分辨。我们应当继承的是人伦之“孝”,是作为“行人之始”的“敬”和“养”。对于有些古文表达的“孝”的思想,要合理地分析与继承。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古诗文的教学内容增加了,老师们对古诗文教学投入的精力和课时也增加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重视现代文。我们要警惕应试教育的功利思想,不能因为教古诗文有“讲头”,就只舍得在古诗文上多花力气。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以现代文化为立足点,既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放眼吸收优秀外来文化。

    100多年来,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我们不断摸索前进。现在,继承传统、转化传统已经成为共识。我们编写语文教材,培训教师使用教材,都一再强调在继承传统方面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重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只要有这份心并持之以恒付诸实践,总能不断进步,越做越好。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山东大学讲席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26日 20 版)

    (编辑:冠良)